國外的辦公室設計研究對國內有哪些啟發?
在工業革命的開始時,國外一些設計師便對辦公空間進行分析研究,這一重視的態度對于改變辦公空間優劣的狀況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。成功的辦公空間是一個企業家很看中的投資對象,因為好的辦公空間可以帶來很多側面的附加價值,小到享樂、舒適,大到培養創造思維,提升企業社會價值。對此,人們開始更加深入的研究空間環境發展方向。
在日本,一些學者開始對辦公空間系統自動化進行研究,自動化系統的出現可以說實現了數字化辦公,可以優化現有的管理組織結構,調整管理體制,提高辦公效率,增強協同辦公能力,這種方式的快速傳播對辦公空間的整體結構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。隨著工業化社會的演變,逐漸進入了信息時代,人們的工作研究核心便轉移到了智能辦公空間上。“英國建筑家弗蘭克·代菲在《智能化辦公建筑的出現》一書中通過對智能化辦公空間的特征做出了細致的表述:特色辦公樓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:辦公活動高度自動化,通信工具先進化,構筑智能化,對未來的預見極具包容性。”
接著以沃克爾·哈特科普夫為首的研究人員在《未來的辦公室設計》中認為對于智能化辦公空間,在固有的意義上來說指的是辦公空間中對高新技術的使用,但實驗表明,原先的定義是不夠完整的。在把高科技融入辦公空間的同時,還要強調創造優良的物質、組織形式、空間環境,以及提高員工工作效率、交往力與創造力。英國DEWG公司在辦公空間設計過程中引入了辦公現象和社會現象等因素,并以這方面為基礎部分,進行研究分析,探究出一種新的分析方法,能夠找出辦公空間設計和組織結構設計之間的關系。這種方法不但注重空間的布局形式,而且還注重潛在的組織結構。從歷史的發展眼光看,這樣的辦公空間設計極具前瞻性與創新性。
對比國內外研究現狀,在國內辦公室設計中仍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因素,對于經典辦公案例進行細致的解讀,從中提取一些值得借鑒的因素施加到國內的辦公空間設計中,在對比中使設計水平得以提升。